全国服务热线:0898-08980898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客户案例客户案例

案例故事:银行员工“飞单”卖私募基金致老人损失百万谁来买单?

发布时间:2025-09-02 17:03:21点击量:

  在投资理财的世界里,我们都怀揣着让财富增值的美好愿望,可有时候,这趟旅程却布满了意想不到的荆棘。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的金融产品,一个不留神,就可能陷入麻烦之中。今天,咱们就来唠唠一位老人在投资理财时遭遇的糟心事,从这个真实案例里,一起学习点实用的法律知识和投资避雷技巧。

  有这么一位八旬老者老李,辛苦了一辈子,攒下了一些养老钱。他一直都挺信任银行,平时有点闲钱就想着存进银行,或者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下,买点理财产品,觉得这样既能让钱生钱,又安全可靠。在银行里,老李结识了客户经理老刁,一来二去,两人也算熟络了,老李也多次在老刁的推荐下,购买了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,每次都还挺顺利,收益也都能按时到账,这让老李对老刁更加信任有加,觉得他就是自己投资理财路上的“贵人”。

  时间来到2018年,老刁又找到了老李,神神秘秘地跟他说,最近有一款超棒的理财产品,利息比之前推荐的都高,而且稳得很,绝对保本。老李一听,心里就犯起了嘀咕,毕竟自己年纪大了,投资就图个安稳,可这么高的利息,真有这么好的事儿?老刁像是看穿了老李的心思,拍着胸脯保证,说这款产品有多靠谱,还说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拿到的“内部消息”,专门想着老李这位老客户,才第一时间来告诉他。老李被老刁说得有点心动了,可还是有些犹豫。老刁见状,直接拉着老李就往自己办公室走,说:“葛叔,您别犹豫了,我带您去操作,您一看就知道多简单多靠谱了。”

  到了办公室,老刁让老李坐在电脑前,自己熟练地操作起电脑,一边操作还一边跟老李解释:“您看,这款产品就是这个私募基金,现在买的人可多了,您要是再不抓紧,可就错过这村没这店了。”老李看着老刁熟练地操作,心里的警惕也慢慢放松了,再加上老刁一直说的高利息和保本承诺,最终,老李在老刁的帮助下,完成了购买这款私募基金产品的操作。但老李并不知道,这款私募基金压根就不是银行代销的金融产品,银行仅仅只是个资金托管机构而已。

  日子一天天过去,老李原本还美滋滋地想着,以后就能多一笔不错的收益了。可谁能想到,2019年,市场风云突变,这款私募基金因为底层资产违约,净值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,直线暴跌。老李这下可慌了神,赶紧跑去银行找老刁,可老刁这时候却像变了个人似的,支支吾吾,完全没了当初推荐产品时的自信模样。老李没办法,只能赶紧赎回部分份额,可一番操作下来,他发现自己亏损了99万余元,这对一个普通老人来说,简直就是晴天霹雳,大半辈子的积蓄一下子就没了这么多。

  老李越想越气,越想越不对劲,自己一直信任的银行和客户经理,怎么会出这种事呢?于是,他决定向监管部门投诉,一定要弄个明白。监管部门接到投诉后,迅速展开调查,这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原来,在这家银行里,像老李这样经老刁介绍购买这款私募基金的客户大概有20人,而且这些客户大多都是像老李这样50岁到70岁的中老年人。这些老人,有的和老李一样,是冲着对银行和客户经理的信任;有的则是被高利息和保本的承诺所吸引。而银行呢,在整个过程中,对员工的监管严重失职,根本就没发现老刁这种违规推销非银行代销产品的行为。最终,监管部门因为银行对员工未尽到审慎监管义务,对银行进行了严厉的处罚。

  可处罚归处罚,老李的钱已经亏了,他心里咽不下这口气,决定拿起法律武器,将银行告上法庭,要求银行赔偿自己的损失。老李觉得,自己是在银行的办公室,在银行客户经理的帮助下购买的产品,银行就应该对这件事负责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这场官司,老李能赢吗?银行又该不该为老李的损失买单呢?这就得从法律的角度来好好分析分析了。

  从法律层面看,老刁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,在工作场所、工作时间,向众多像老李这样的老年人销售非本行代为销售的私募基金,甚至还利用工作设备帮助客户转账,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,危害性极大。而银行呢,对自己的工作人员和营业场所负有审慎管理的责任,本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老刁这种违规销售行为,可实际上,银行却没有做到这一点,存在明显的过错。打个比方,银行就像是一个大管家,员工是家里的成员,管家有责任看好家里的成员,不让他们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。可在这个案例里,银行这个“管家”没尽到责任,让老刁钻了空子。

  而且,银行的这种过错和老李的损失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。老刁的违规销售行为,是老李购买案涉基金的直接原因,而银行的管理疏漏,就像是给老刁的违规行为开了一扇方便之门,间接导致了老李遭受损失。就好比,老刁是那个把老李推进坑里的人,而银行则是没有把坑周围的防护做好,让老刁有机会把老李推下去。所以,银行应该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。

  但是,法院在审理的时候也发现,老李自己其实也存在一定的过错。虽然老刁的违规销售行为是主要原因,但老李在整个过程中,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。比如说,老李在多次大额支出购买涉案基金后,还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是投资行为,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。再加上他之前也有多次购买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的经历,应该能感觉到这次购买私募基金的业务流程和之前不太一样,可他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。还有,老刁在推荐产品的时候,说过一些类似“不要告诉别人”之类的异常提醒,老李也没有在意。所以,老李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银行。

 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,法院最终判决银行赔偿老李损失39万余元。这个判决结果,其实就是在权衡银行和老李双方的过错大小,让双方都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。

  通过这个案例,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。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,尤其是面对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,一定要多留个心眼。如果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类似老李这样的纠纷,自己又不太懂法律,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找专业的私募基金律师咨询一下,他们能帮你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,看看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  这里也给大家一些投资时的实用建议。首先,在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之前,一定要做好产品资质核验。比如说,要验证产品编码,要求销售人员出示银行代销文件,还可以通过“中国理财网”查验银行自主发行理财产品的唯一编码。如果是私募基金,要知道私募基金是不能公开宣传的,而且对投资者有“合格投资者”门槛要求。要是你是那种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,看到私募基金,最好主动拒绝,别被高收益给迷惑了,毕竟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。

  其次,要学会识别异常话术。在和销售人员沟通的时候,要是听到他们说什么“保本保息”“银行兜底”之类的话,那可就得小心了,这些很可能都是违规承诺。正规的理财产品,都会明确标注风险等级和收益浮动区间。要是遇到那种收益率高得离谱,比如说年化9%以上,还远超银行同类产品的,可千万要警惕,极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,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,钱没赚到,还把老本搭进去了。

  然后,交易安全也很重要。在进行交易的时候,一定要核验资金流向。正规的理财产品,资金应该是汇入银行托管账户的。要是销售人员让你把钱转账到个人或者第三方公司账户,那十有八九是遇到“飞单”了,这时候可千万别转账,赶紧撤。还有,签合同的时候也得仔细看,合同必须得加盖银行公章,而且要标注“代销”字样。要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,或者连个公章都没有,可千万别签,不然到时候出了问题,哭都没地儿哭去。

  最后,一定要做好证据留存。现在银行正规销售理财产品,一般都会全程录音录像。要是遇到员工找各种理由规避双录,那你可就得注意了,这时候你可以拒绝交易,并且向监管部门举报。同时,在投资过程中,像微信聊天记录、宣传材料这些电子证据,一定要备份好,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去公证,这些证据在以后万一发生纠纷的时候,可都是能派上大用场的,说不定就能帮你挽回损失呢。

  投资就像一场冒险,我们都希望能收获财富,但在踏上这场冒险之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,多掌握一些投资技巧,才能在这个复杂的金融市场里,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的财富,避免像老李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。

  (文中人物、企业均为化名,案例情节根据真实案件改编。如需处理对赌纠纷、股权投资、股权回购等法律事务,请全网搜索并关注法律桥和杨春宝律师。)

  大成(上海)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资本市场部主任、国资基金研究中心主任,大成中国区私募股权与投资基金专业带头人,上海涉外法律人才库成员。复旦大学法学学士(1992)、悉尼科技大学法学硕士(2001)、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(2001)。

  杨律师执业30年,长期从事私募基金、投融资、并购重组法律服务,涵盖大金融、大健康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、TMT、展览业、制造业等行业。2004年起多次入选The Legal 500“私募基金”和“公司与商业”榜单,并多次受到Asia Law Profiles特别推荐或点评,2016年起连续入选国际知名法律媒体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“100位中国业务优秀律师”,荣获Leaders in Law - 2021 Global Awards“中国年度公司法专家”称号;连续荣登《中国知名企业法总推荐的优秀律师&律所》推荐名录。具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,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、复旦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、华东政法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、上海交通大学私募总裁班讲师、上海市商务委跨国经营人才培训班讲师。出版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控操作实务》《企业全程法律风险防控实务操作与案例评析》《完胜资本2:公司投融资模式流程完全操作指南》等16本专著。杨律师执业领域为:公司、投资并购和私募基金,资本市场,TMT,房地产和建筑工程,以及上述领域的争议解决。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  电话:0898-08980898  手机:13988888888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 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88888888号